導讀:繼4K、HDR等顯示技術快速普及之後,人工智能作為可能對人機交互產生革命性改變的新課題,成為2017年電視行業最熱的關鍵詞。
不過不同於屏幕顯示技術的演進,讓用戶可以直觀感受到產品的變化,人工智能這個更為“玄學”的概念,往往使消費者無法在眾多人工智能電視之間,獲得一個相對準確客觀的評判標準。
為此,在7月26日於北京舉辦的2017人工智能電視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和京東家電聯合發布了《2017人工智能電視白皮書》,不僅介紹了國內人工智能電視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更對人工智能電視有了較為準確和全麵的定義。
並非所有打著“人工智能”標簽的電視都是人工智能電視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明確指出,由於人工智能電視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定義不明、界定不清晰,並非所有打著“人工智能”標簽的電視都是人工智能電視,有的僅僅能實現簡單的語音交互,缺乏人工智能特有的“認知-判斷-決策”能力。
與會的電視機硬件廠商代表也表示,現階段電視所能實現的人工智能與人們理想中的形態還有很明顯的差距,比如當你對電視傳達“今天天氣怎麽樣?”的信息時,現在的人工智能電視還很難分辨你是需要查詢天氣信息,還是希望觀看一部名為《今天天氣怎麽樣?》的視頻內容。
人工智能或成電視標配 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近期針對彩電新技術消費認知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關於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比較熱門的OLED、量子點、激光、人工智能等幾項新技術中,人工智能以38%消費者認知度占據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位置。
除此之外,從2016年彩電行業開始對人工智能進行布局開始,市麵上可以購買到的人工智能電視產品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成為未來電視領域標配的趨勢愈發明顯。
不過,從《2017人工智能電視白皮書》中,對人工智能電視 “通過傳感器接收用戶指令,依靠基礎應用和基礎數據平台識別並理解用戶目的,做出反饋和處理。同時依托完善的技術邏輯和大數據運營,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分析用戶使用習慣,掌握用戶偏好和行為邏輯,以實現更精準的交互及個性化內容推薦” 的最新定義來看,電視真正實現人工智能的前行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主任張素兵就認為,目前人工智能電視產品雖然在智能化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包括主流人工智能電視產品語音識別準確率行業平均值為97%,語音識別平均時間低於3秒,智能推薦準確率93%等等,但是相比以上指標,電視的智能搜索能力卻有待提升,智能推薦的範圍有必要擴大和精準化。整體而言,現在的產品距離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仍有一定距離。
(责任编辑:營口市)